首頁 > 安心聚焦 > 交通停看聽 > 交通部公布最新道安成效:事故傷亡下降,青少年機車事故升高,推動多項措施強化行車與行人安全
政令宣導 2025-02-13

交通部公布最新道安成效:事故傷亡下降,青少年機車事故升高,推動多項措施強化行車與行人安全


交通部公布最新道安數據 機車事故與兒少安全成關鍵議題

交通部於近期召開道路安全記者會,部長陳世凱表示,113年1至11月全國道路交通事故的30日死亡人數較去年同期減少,其中機車族群、高齡者、酒駕及行人事故均有下降趨勢。然而,兒少死亡人數卻呈現上升,特別是13至17歲青少年機車騎士的死亡數據增加,凸顯無照駕駛問題仍需持續關注與改善。


交通事故概況 整體傷亡人數下降

根據交通部統計,113年1至11月全國共發生355,491件交通事故,較去年同期減少12,336件(-3.4%),受傷人數473,213人(減少19,410人,-3.9%),死亡人數2,675人(減少99人,-3.6%)。
在事故類型分析中,機車、高齡者、酒駕與行人相關的死亡人數皆有所下降。然而,兒少交通事故死亡人數達74人,較去年同期增加4人(+5.7%)。單看113年11月的數據,當月死亡人數為241人,較去年同期減少18人(-6.9%)。但機車騎士死亡人數略增至151人(+2.0%),而兒少死亡人數則激增至11人,較去年同期增加8人(+266.7%)。

縣市交通安全表現 桃園市死亡人數最多

在縣市交通事故表現方面,桃園市在整體30日死亡人數(+39人)、機車事故死亡人數(+31人)、酒駕死亡人數(+4人)方面均為全國最高。此外,新竹市行人死亡增加8人最多,彰化縣高齡者死亡增加14人最多。
若以人口比例觀察,台東縣每十萬人整體死亡人數為全國最高(25.5人),屏東縣的機車死亡率(17.7人)及高齡者死亡率(56.0人)亦為全國之最,而連江縣的行人與酒駕死亡率則均達7.1人。
值得注意的是,桃園市在113年11月的單月死亡人數已從去年同期的30人降至19人,新竹市也在113年10、11月的單月行人死亡數據下降,顯示部分地區的道安措施開始發揮作用。

改善道路安全 交通部加速行人安全設施建置

為改善行人安全,交通部與內政部及地方政府合作,推動各項交通安全設施建置。113年規劃優先改善的799處路口中,已有784處完成,剩餘15處預計於114年第一季內完工。此外,全國已完成5,824處行人專用號誌,並新增2,267處行人穿越道退縮設施,以提供更安全的行人空間。
針對民眾通報的路口安全問題,113年1月至114年1月間,共受理2,231件改善需求,並已完成1,876件。

有無規劃行穿線退縮的差異【圖片來源:GoNews行新聞】


大型車視野問題 將調整行穿線與停止線距離

由於大型車輛視野較高,經常忽略穿越道路的行人,交通部計畫參考國外經驗,修正行人穿越線與停止線之間的距離,原則上調整為2至3公尺,部分特殊路口則得以至少1公尺為標準。此修正計畫預計於114年6月底前完成法規修正。

路口照明改善與新燈光規範

交通部公路局推動「省道路口安全改善計畫」,113年針對282處照明不足的路口進行改善,114年則將持續改善400處路口照明。未來將採取「路段黃光、路口白光」的方式,以提高行人過馬路時的可見度,預計於114年4月前完成首批7至10處示範點,並觀察事故改善率。

車窗隔熱紙規範仍在討論

針對汽車車窗可見光透過率(俗稱隔熱紙透光率)問題,交通部經過問卷調查後發現,社會意見仍分歧。目前的建議標準為前擋風玻璃透光率70%、前側窗35%,但後側窗與後擋風玻璃則不予規範。交通部計畫先以柔性宣導方式,提升國人對高透光率隔熱紙的認識,待社會共識形成後再推動相關法規。

持續改善道路安全 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率

交通部強調,改善道路安全是長期目標,將持續推動各項道安政策,包括提升行人安全、修正大型車視野盲區問題、改善路口照明以及加強防禦駕駛宣導。期望透過中央與地方政府合作,道路交通事故能逐年降低,打造更安全的行車與行人環境。

前往 交通停看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