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對兒童與青少年交通事故風險日益受到重視,交通部於4月10日道安記者會上表示,交通安全教育必須從小扎根,透過創新手法與數位科技,提升學習成效與實際行為轉變。
交通部部長陳世凱指出,運輸研究所已開發一套情境式互動教學系統,透過虛擬擬真模擬行人、自行車、機車等用路情境,協助國小至高中學生建立正確安全觀念,提升風險預判與防禦駕駛能力。
此項系統已在19所學校完成測試,獲師生高度肯定,交通部亦將與教育部合作,將內容上架至「教育大市集」、「交通安全入口網」、「因才網」等教學平台,並推動列入正式課綱教材,全面強化校園交通安全教育。
根據交通部最新統計,114年1月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為近三年最低,行人死亡更創歷史新低。不過兒少死亡數仍較去年同期上升50%,因此除持續改善硬體設施如人行道、行人時相與路口照明外,交通部也將同步研議將交通禮儀納入考照制度,推動全齡安全文化養成。
【政策行動重點摘要】
• 教育升級:導入擬真互動教學系統,已進入19校試辦,將納入教材平台與課綱。
• 兒少防護強化:強調從小培養交通安全與禮讓文化,降低兒少事故發生。
• 硬體同步改善:114年全台改善人行道120公里、路口照明400處等設施,全面優化用路環境。
• 數據顯示成效:114年1月行人死亡減少37.5%,整體死亡數創三年新低。
交通部表示,未來將持續結合科技與教育力量,強化交通安全文化,打造更安全的用路環境,守護所有用路人,尤其是最脆弱的行人與兒少族群。